第645节
“外地?哪里。” “黄龙府城啊,正经有几家富户专门在他手里买灵芝,就认他卖的。” 宋富贵和铁头对视一眼: 原来府城就是挺远的外地。 真远啊。 秦主簿家的老仆从看出来贵爷对这话有歧义了,但他说的是真话。 府城还不远吗?那还能卖到哪里去。 要是再远,老百姓就要开路引。 一路舟车马顿更会极为辛苦。 再者说,跑出黄龙这一片,到了真正的外地,人生地不熟的,咱卖给谁去,很容易白忙,还不如去府城能挣点辛苦钱哪。 “二位爷,你们看看这样的灵芝行不?这是俺家最好的啦,全拿了出来。” 紫灵芝,个头正经都挺大。 “这玩意怎么卖,多少银钱。” “二位爷,不要银钱,孝敬给县太爷吃的我还要什么钱。” 敢要吗?他疯啦。 宋富贵说,该收就收钱,给个实惠价就行。我们家也不是为吃才买,是要送人,送咱会宁土特产,你只要保证这玩意儿真好就行。 就在富贵带着灵芝和铁头预备出门时,老瘸拐子的小儿子迟疑道,“土特产?那我家有块石头挺好看的,爹,给县太爷拿回去看看,万一要是能瞧上眼呢。” 给老瘸拐子气的,儿呀,你疯啦?石头你都敢卖钱? 你老子我收下灵芝钱胆颤心寒,而你却真敢对那两位爷提钱。 要的还不少呢。 宋富贵问多少钱,老瘸拐子的小儿子说:“我,我,不瞒两位爷讲,我那阵想着回头去府城送山货拉着,想卖给那些富户二两银钱来着。” 宋富贵伸手接过这家婆娘递来的油灯,用油灯仔细照亮看石头上的纹路,看完直起腰和高铁头对视一眼。 俩人不约而同地认为:这石头确实挺好看。 色泽纯嫩,色呈豆绿和翠绿两种颜色,还有白和黑色的浅纹像碧波荡漾似的,层次分明。 按理说,他俩也不认识这些东西。 但前段日子陪宋福生进京赶考住进陆家别院,看见过那屋里的摆件。 还别说,那些高门深宅的屋子还真摆这些珍石异物,人家不摆金银什么的,他俩就开了眼。 那么,眼前这东西,国公府的老夫人能不能稀罕呢。 “这么的,我们先拿回去给你们县太爷看看,他要是喜欢就留下,我回头派人给你送二两银钱。要是不喜欢,再给你这石头送回来中不中?” “爷啊,别听我小儿胡说八道。他年纪轻,脑子也打小就不好使。县太爷能摸摸都算是这石头的福气,算是俺一家子的福气。算我老小儿孝敬的,何必费事还要再送回。” 不要钱,别提钱,两位爷快将石头抱走吧。 所以说,宋富贵、高铁头还有秦主簿家的老仆从,仨人赶三辆车,拉回满满三车的蘑菇、木耳、灵芝,这些早就晾晒的干干的,以及一块大石头。 宋福生住的屋里,咱自家人,十来口子围着这石头看。 宋福生边用抹布擦手边走进来问道:“啥石头啊,二两银。” 马老太也啧啧称奇,在向富贵打听:“哪里捡的问了没有?你说人家怎那么会捡,怪好看的。” 要是能知晓是哪里捡的,将家里的孩子们都撒出去,捡完回头万一要是能遇见冤大头呢,一个石头二两,一百个就是二百两,关键这还是无本买卖。 就在这时,宋茯苓说话了,她又知道了。 “好像是松花石。” “啥,啥石?咱家只有松花蛋。” 就那松花蛋,他宋九族也是独一份,一直说要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卖,一直没空闲支起那一摊,只家里蛋多的时候放在点心店里代卖。 宋茯苓含糊道:“我也拿不准,没见过真物,只书上看过。” 事实上,她是在现代上班,坐办公室闲着翻报纸见过一则新闻,长白山出产一块取名为“万代江山”的松花石,拍卖价8888万。 她对这四个八印象很深。 宋福生一看闺女脸红就知道撒谎了,可能和现代有关。 不就二两银钱吗?这块石头留下,送给国公府。 并且特意单独问了女儿,“这松花石很值钱吗?除了好看还有没有别的价值,你还知道些什么,和爹说说。” 宋茯苓告诉宋福生,松花石还叫棕花玉,只这里有。 报纸上写,明末清初的时候才开始流行。 康熙用的砚台就是这种石头做的,说它是御砚。 还能磨刀,非常锋利。清代人特别将它当宝,因为助他们通关。 宋福生在女儿说这些的时候,就已经开小差。 磨刀,他可以让百姓们制作提供给军队,咱们不也刀锋尖锐了嘛,这都得是他的政绩。 然后他再弄个厂子,让百姓们做刮胡刀,做砚台,弄一个最好的进贡给皇上,想办法也让皇上夸赞出:这是御砚。 哎呀,那价格一炒就起,天下读书人都得追逐。 松花石就会成为他们会宁的特产。 到时全天下人只要想进货买这种砚,就会找他们会宁。 宋福生打发富贵,去给送二两银,再向那家人打听石头从哪里得的。 他要找出松花石的矿床。 第七百八十二章 走的是人间道(一更) 宋家人站在城门前,送别国公府派来的一行人。 嬷嬷们坐在车上,不停对马老太挥手。 马队载着好些蘑菇木耳等会宁土特产。 那都是一大袋子一大袋子的。 马老太也使劲挥了挥戴金戒指的手给予回应,快回去吧。 回去好好和老寿星学学。 我们家人有多么平易近人,多么地热情好客。 我三儿多么能干。 当然了,这都不是主要的,这些闲杂人等可学可不学。 最重要的是,快回去说说,我小孙女有多么的孝顺和冰雪聪明。 最好能通过你们的嘴告诉老寿星,我小孙女出身虽然不高,但她生活在一个非常温馨的大家庭里,家里处处能感受到温暖,这样的孩子心里准保甜。 反正你们陆家自己掂量吧。 送走陆家人后,宋福生回了县衙就开始辞退人。 特意今儿将所有的衙役,卒吏,巡检队那些民兵通通叫来。 富贵站在旮旯,抱着米寿正人工扫瞄。 米寿一边看,一边在富贵伯伯的肩膀上画画,第几排第几人划个叉。 当他将那日不听姑父话的衙役全部认出画叉叉后,这张纸就被送到了宋福生那里。 宋福生再核对吕县丞写的人员资料,年纪大的,他也划掉。 然后吕县丞才开始拿着这张辞退单点名,第一排第四个站出来,第五个,第七个…… 宋福生在吕县丞当坏人点名时,他当好人安慰道: “在衙役这个行当里,经考核,你们不合格。 但不要气馁,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有能人。 从即日起,你们不干衙役了,或许能在别的行当里更风光。 这话也不是哄你们的,算是给你们一个内部消息吧。 咱们会宁不日后,即将要召集许多敢拼敢干的能手。 心里存委屈的,觉得自己有一番抱负和真本事、本官辞退是看错人的,到时县衙欢迎你们再来应征。 另外回去和家人说说,没什么可抬不起头的。 这场辞退不完全针对你们,往后每年都有,每月考核。 不合格的下,行的上,也可以说,你们还有机会再穿上那身衙役衣。” 刚被征上来的新衙役们心中一紧,啥?他们有可能被退回去。 这些从贫苦家庭当选衙役的小伙子们咬牙。 绝对绝对不可以,他们一定会卖力表现,拼命占住这个位置。 “富贵叔,姑父为甚还要哄那些人?” 富贵领着米寿,边去往后院,边解释道: 你姑父刚上任没几日,不能太乱。 那些坏人被抓,旁人可能会觉得那是罪有应得。 但要是许多同僚对他心中埋怨,被辞退的这么多衙役也跟着怨声载道,那么日子一久,就会有人背后讲究,咋那么凑巧呢,会宁以前好好的,你姑父一来,会宁就变乱糟糟。 不明真相的,会认为是你姑父不好相处,要不然怎会有这么大的变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