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4页
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就这么以悲剧收场。 果然,童话里都是骗人的。 事实上,戴安娜并不算是灰姑娘,她同样有着显赫的家世。 还有个原因是这位曾经的王妃热衷于慈善事业,得到了西方媒体的称赞。 由于新闻媒体大篇幅的报道,这件事在华国国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,大家普遍对那位西方女人抱着同情的态度。 不管是华国,还是英国,皇家的事务总是能吸引老百姓的兴趣。 更何况还牵涉到离婚和死亡,透着一丝神秘,让人不由得产生各种猜想。 九月初,林子轩一行人前往威尼斯参加电影节,一路上众人讨论着这个热点话题。 女人议论的是戴安娜传奇而短暂的一生。 能够嫁给骑着白马的英俊王子,应该是不少女孩童年的幻想,可惜绝大多数女孩都没有这个机会,戴安娜无疑成了那个幸运儿。 西方媒体把戴安娜塑造成一位坚强和独立的女性,能和王子结婚是幸运的,不过想和王子离婚就需要极大的勇气了。 加上她积极的参与慈善事业,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不小的声誉,甚至被称为“人民的王妃”。 然而,这一切以一场车祸而告终结。 俞飞鸿和林晓玲等人商量着到英国参加戴安娜的葬礼,悼念一番,按照新闻上的报道,戴安娜的葬礼在九月六号举行,她们来的急。 这说明戴安娜在女性心目中的形象很好。 男人谈论的是这件事有没有阴谋,不少报纸在猜测车祸有问题,提出了各种假设。 其中一个和英国的皇室有关,认为皇室的嫌疑最大,不过都没有真凭实据,报纸更多的是想用这种噱头吸引读者,增加销量。 下了飞机,来到威尼斯,他们才发现戴安娜的离世在欧洲造成的轰动,报纸上的头版几乎都是关于这件事的报道。 记者们猜测英国皇室的反应,会用什么规格来安葬戴安娜,那位英国女王的态度等等。 这种风头完全压过了威尼斯电影节,那些娱乐记者不去报道电影,反而对皇室的八卦津津乐道,尤其是英国女王的一举一动。 这对曾经的婆媳,一个活着,一个死去,此时此刻,两人都受到了世人的瞩目。 对此,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组委会也没有办法,他们原本邀请了不少的明星,可现在那些人都去了伦敦,参加戴安娜的葬礼。 据说这次葬礼会有各界的名人参与,有些人可能真的是悼念,有些人估计是去蹭热度的。 有了这场盛大而隆重的葬礼,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或许会成为最不受关注的一届。 “老哥,要不我们也去伦敦吧。”林晓玲提议道。 “能参加葬礼的都是受到邀请的人物,你们过去只能站在大街上,再说咱们没有预定酒店,现在伦敦的酒店估计都满了,住哪儿?”林子轩劝阻道。 “能去感受下氛围也好啊,放心吧,鸿姐带我们去。”林晓玲回应道。 俞飞鸿有在美国生活的经验,倒是个合适的人选。 林子轩想了想,不太放心,就把人分成两拨,一拨留在威尼斯参加各种电影节活动,另一拨到伦敦看看这场举世瞩目的葬礼。 第三百九十七章 竞争 想去英国观看葬礼的都是女孩子,或者年轻人,林晓玲还带着摄像机,这成了她的习惯。 就是一两天的事儿,耽误不了电影节。 送走了这批人,林子轩和意大利电影人马克穆勒见了面,了解一下这次入围电影的情况。 “林,今年有几部电影很有竞争力,不过《小城之春》也很好,我想拿奖不是问题,只是拿什么奖还要评委来决定。”马克穆勒如此说道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狮奖,次一点的是银狮奖,还有最佳男女主角等各类奖项。 林子轩既然来了,当然不想空手而归,现在只能等着最后的颁奖典礼了。 这是他第二次来威尼斯,上次的行程比较匆忙,这次他算是有备而来。 虽然电影节受到了戴安娜葬礼的影响,不过还是来了不少各国的片商,林子轩带着于东和这些片商交流,推销《小城之春》这部片子,邀请他们参加影片的放映。 这就是电影商业的一面,你不能说自己是艺术家,就不去推销影片。 这次主要是让好梦公司的人了解怎么卖片子,怎么和国外的片商沟通,不要怕和他们谈,成不成无所谓,就是要有这个经验。 至于陈道明和王志文等演员,可以看看电影,也可以游览一下威尼斯的风光。 张国立跟着林子轩和片商见面,他有商业头脑,想看看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,需要注意哪些方面,以后或许能用得上。 他在国内拍电视剧,自导自演,累死累活,可最终拿到的酬劳没有投资商赚得多。 张国立还被投资商坑过,怎么说呢,这时候,国内演艺圈的制片人实行的是承包制。 制片人承包一部电视剧,投资商会规定一个数额,核准后,把这笔钱交给制片人管理。 拍戏超过这个数额,制片人要自己往里面垫钱,有了结余,这些钱就是制片人自己的了。 张国立以前没做过制片人,觉得这个条件还行,大家都是这样,再说了,自己做了制片人就能掌控剧组了,拍自己想拍的片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