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页
慕姗姗带着一顶圣诞老人的帽子,显得颇为俏皮,一路采访台湾的民众。 她还遇到一对在这个夜晚求婚的年轻人,把他们幸福的面孔记录下来。 看着男孩单膝跪地的求婚场面,以及男孩和女孩相拥而泣的感人画面,她觉得这才像是小说中所说的浪漫。 慕姗姗想着林子轩,回忆着两人之间的浪漫场景,却发现想起来的都是一些小事。 比如,出去吃饭的时候,林子轩知道她不喜欢吃香菜,每次都会把香菜夹过去自己吃掉,还有过马路的时候总是站在她的身前,一降温就会提醒她多穿衣服…… 他们或许没有这么浪漫,却过的很充实。 或者说每对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浪漫,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也是一种浪漫。 过几天就要回去了,想想都有些迫不及待。 与此同时,华国电视台和台湾电视台达成了协议,双方不仅在旅游节目的资源上互相合作,还会和台湾电视台合拍一部电视剧,尝试这种新的拍片方式。 不过这件事还需要继续磋商,不能着急。 这部电视剧的题材不能太过敏感,要商定双方合作的方式,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的比例,薪酬的分配等等。 以前没有过先例,一切都要摸索着进行,好在现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。 冯小刚的效率很快,几天后就拿出了《葫芦兄弟》的初稿,交给了林子轩。 虽然和记忆中还有差别,不过已经不错了,他和冯小刚商量之后,修改了部分细节,就把画稿寄给了沪城美术电影制片厂。 美影厂的人员毕竟是专业的,有了这个底子,一定能塑造出让小朋友喜爱的动画来。 京城国际机场,林子轩站在航站楼内,静静的等待着。 第三十六章 年轻的热情 林子轩看着从机场通道内走出来的一群人,都是缩着身子。 由于台湾和京城两地的气温差别不小,华国电视台的员工即便有所准备,在香港就换上了厚衣服,却还是抵挡不住京城的寒风。 这时候华国还没有气候变暖的说法,冬天是真的很冷。 京城会时常下起鹅毛大雪,屋檐上会有长长的冰凌,什刹海上会结一层厚厚的冰,大家都在上面滑冰玩,孩子们冻得小脸通红。 现在虽然还没到最冷的时节,寒风却已经肆虐开来。 林子轩知道慕姗姗没有带厚衣服,他早有准备,从慕姗姗家里拿来一件宽松的土布棉袄。 慕姗姗走出通道就四处张望着,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。 林子轩走过去,和相熟的电视台员工打着招呼,他多次到华国电视台接慕姗姗下班,和这些工作人员都有过交集。 他把手里的棉袄披在慕姗姗身上,接过行李箱,俩人一起朝外走。 “是我妈找出来的吧,也不知道挑件好看的,这件也太土了,还是两年前上学时候穿的。”慕姗姗裹着棉袄,抱怨道。 她嘴上虽然这么说,心里却很温暖。 “我就说看着怎么那么熟悉呢,你一说我想起来了。”林子轩恍然道,“的确很土,两年前我就有这种感觉了。” “你说什么呢,两年前正流行这种款式好吧。”慕姗姗不满道。 “那时候是流行这种款式,我说的是穿在你身上的感觉。”林子轩解释道。 “好啊,你是说我土么?”慕姗姗恼火道。 “夸你呢,都说女大十八变,越变越好看,现在你穿上这件棉袄就不显得土了,说明你变漂亮了,终于和这件棉袄搭配了。”林子轩调侃道。 “这不还是说两年前我很土么?”慕姗姗不为所动道。 “我就喜欢你那时候的土,说明咱俩的差距不大,否则我早就放弃了,你要是像影视班的那谁,整天穿得像公主一样,谁敢追求啊。”林子轩吐槽道。 慕姗姗想了想,的确如此,在大学里她一直很低调。 这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教育,还有就是她不是一个喜欢显摆的女孩,虽然她也爱美。 “别这么说,那可是咱们广播学院的校花,不少人倾慕的对象,对了,她叫什么名字来着?”慕姗姗故意问道。 “别问我,我也不记得了。”林子轩回答道。 就算记得也不会说出来,这点常识他还是清楚的。 很快,他们的话题就转到了这次的台湾之行。 1990年12月30日,米佳山完成了《顽主》的粗剪版。 这部电影花费了80万,超出预算20万,主要是因为一段戏放错了胶片,又重新拍摄了一回,这让米佳山郁闷不已。 拍摄到了最后,剧组基本上已经没钱了,和演员结完账,就只够买返回蓉城的火车票了。 按照他和巴山电影厂签订的合同,《顽主》要净赚120万才算是完成任务。 这年头电影票房普遍低迷,他虽然对《顽主》有信心,却也不敢说票房上千万这种话,那不现实,有个几百万票房就满足了。 在这个年代,华国电影市场一年的总票房才20几个亿,这还是单位包场的结果。 每家单位在工资条里都有文娱费这一项,其实就是发电影票,让大家都去看电影。 这时候的电影票价也就一两块钱,单位发的电影票更便宜,都是五角,这就是单位包场。